macro markets巨汇:摩根士丹利预测 人民币有可能在10年内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macro巨汇

【macro巨汇网外汇资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在上周五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增加可能会促进人民币的使用,推动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摩根士丹利预测 人民币有可能在10年内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这一预测的发布正值中国政府多年来努力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


报告指出,目前,人民币约占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2%。但分析师表示,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升至5%至10%,超过日元和英镑的水平。该预测重申了该行在2019年2月做出的预测。


在此后的18个月里,中国政府加大了允许更多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力度。海外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市场,寻求比其他地区相对更高的回报。


摩根士丹利预测,在未来十年,投资组合流入将比外国直接投资更重要,累计将达到3万亿美元。


“我们预计,2020年,私人和储备基金将连续第三年为中国带来超过1,5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流入,突显出中国正在发生的转型。到2021年至2030年,每年流入量应达到2000亿至3000亿美元。”


有了这些投资,更多的全球资产将以人民币持有,而人民币一直难以在国际层面获得吸引力。中国政府传统上一直严格控制人民币汇率,包括防止大量资本流出中国。


然而,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做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举动,将人民币纳入其主要储备货币篮子——即所谓的特别提款权篮子。2016年10月,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篮子。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21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升至6.6元。上周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6.85元。


摩根士丹利国际策略师詹姆斯·洛德(James Lord)在报告中表示,“(5%至10%的目标)并非不切实际,因为中国金融市场正在开放,我们看到股票和固定收益领域的跨境资本市场日益一体化,而且中国跨境交易中人民币计价的比例越来越高。”


“所有这些都表明,全球央行将需要持有更多人民币作为其储备的一部分。”


洛德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截至2019年底,全球大约有70家央行在其外汇储备中持有人民币,高于2018年底的60家。”


分析师们还认为,中国经济驱动因素的变化——主要是对出口增长的依赖——将要求中国成为资本进口国。该报告预计,中国的经常账户(包括贸易和对外国投资者的支付)可能从2025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负1.2%。


报告称,“这意味着,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每年至少需要1800亿美元的净外资流入,才能填补经常账户赤字。”


*潜在风险*


各国央行和投资机构将如何应对围绕其资产配置的任何政治压力,仍有待观察。在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竞选连任之前,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始于贸易的紧张关系已经蔓延到技术和金融领域。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对于人民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任何大幅升值,我仍持非常怀疑的态度。”


他表示,“我认为没有任何理由不同意摩根士丹利的经常账户预测,但我认为,对中国经常账户的演变做出长期预测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重新平衡经济中的需求来源,中国必须做出巨大的调整,历史上的每一个先例都表明,调整将涉及经济(或许还有政治)制度的转型。”


不过,摩根士丹利指出,他们对人民币将在国际上获得更大地位的预测存在一些风险。这些问题包括中国金融市场向外国投资开放的速度低于预期、全球市场波动、中国的经济风险以及美中紧张关系的显著升级。


报告的作者称,“我们可能出错的另一个领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外汇储备管理者将人民币债券纳入其投资组合的意愿。”


“毕竟,迄今为止,中国在外汇储备资产中所占份额的增长主要来自俄罗斯,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国家将在多大程度上效仿,尤其是如果中国未能及时实现更广泛的经济开放。”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Macro Markets巨汇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